不知道是哪位“行家”,將七月七日定為“中國的情人節”,在中國把日、月、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七大行星合在一起稱作“七曜”,而七數在民間往往以“七七”為終局、終亡,舊北京在給亡故之人做道場以“七七”為完滿?!肮碓隆敝械摹肮砉潯?,可想而知普天下都互?!捌咂摺苯K局“完滿”,真不知華夏文化何在,中華文明何存,更不知“相愛的男女”是否愿在“七七”這天終亡。合肥殯葬服務
中元節習俗放河燈
按中華民族的傳統,農歷的七月稱之為“鬼月”。皆因這個月內有很多的關于“人、鬼、仙”的傳說。
一、七月人鬼仙緣不斷
1、農歷七月十四日(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),道教稱為中元節,佛教稱為盂蘭節,民間舊稱鬼節。相傳那一天,地獄之門大開,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,有主的回家去,沒有主的就到處游蕩,徘徊于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。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里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“普度”,以普遍超度野鬼孤魂,恐防它們為禍人間,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。民間還有盛傳,只要在人的眼睛里涂上牛的眼淚,躲在苦瓜騰下,便可以看得見那些無家可回的孤魂野鬼。
2、農歷的七月七日,是牛郎升天見織女的日子。牛郎上天無路,老仙牛告訴牛郎,在它死后,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,穿著就可以上天。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,穿上牛皮做的鞋,拉著自己的兒女,一起騰云駕霧上天去追織女,眼見就要追到了,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,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,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天河的兩岸,只能相對哭泣流淚。兩人的哭聲感動了喜鵲,千萬只喜鵲飛來,搭成鵲橋,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,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,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鵲橋相會。依民間之說,“升天”也只能是死后沒有被打下十八層地獄,方能達到的事了。傳說,每年的七月七日,若是人們躲在葡萄架下靜靜地聽,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和織女和牛郎在哭泣交談。
3、依佛教典故。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,死后變成了餓鬼,目連知道后,很傷心,就運用法力,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,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,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,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,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,置于盆中,供養十方僧人,其母方能濟度,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,其母終得解脫。后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,并逐漸演變,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。每年到了農歷七月中,人們都會宰雞殺鴨,焚香燒衣,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,用以化解其怨氣,不致于為禍人間。
4、按道教說法。七月十五日便稱“中元”——用以赦免亡魂的罪。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,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,到陽間找東西吃,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里舉行“普度”的祭祀儀式。從前,各地輪流進行普度,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,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、毆斗事件;后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。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,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釋罪孽,只是減輕了一些,希望他們早日安息。
5、民間“接老客”。不知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,農歷的七月初七至十五是“中元鬼節”,是人們思念已經死了的先人,祭祀先人的時月,家家戶戶燃放鞭炮,焚燒紙燭,沐浴更衣,虔誠禱告?!敖永峡汀睍r間為兩個日子,先一天晚上接回來,后一個晚上送走,下一家接上一家,從不會讓過世了的老祖宗們空著手回冥界,在接回來時,擺上豐盛的筵席和時鮮瓜果,讓先人們美美的“飽餐”一頓,送“客”時則開水米路,燒上一疊疊的紙札和冥錢,寫上兒孫敬奉,黃紙卦條,蓋某都某區中元謹封的戳印?!敖永峡汀逼陂g,家里的老人們忌諱不速之客的造訪,這叫“觸霉頭”,意味著老人中將會有人逝去。約是家中不安寧時,還可請法師作法,在這段期間,人們極少相互串門,唯恐“老客們”魂魄附身。
6、中元放河燈。放河燈是一個很古老的風俗。農歷七月十五,不僅是民間的鬼節,也是道教的中元節,佛教的盂蘭盆節。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,七月十五辦水陸法會,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就是一個重要節目。放河燈,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,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,對活著的人們祝福。在這一天,還有放蓮花燈的,蓮花燈,因燈形似蓮花,故名。佛教各種燈種之一,觀音大士專用,佛光普照,蓮花燈照亮每個人的心,普照全天下!民間也有少數地區燃放孔明燈來祭祀祖先。
七月,是華夏的“鬼月”。佛家有六道之說,人道、鬼道、仙道是其中的三道。人道渺渺,仙道茫茫,鬼道歧途。近年來不少商家、媒體樂于將“鬼月”捧為“情月”,更有那些不懂得中華文化的“文盲”們,硬將“鬼節”炒作成所謂“中國的情人節”,生生的將人們的美好、幸福、康樂和喜悅咒到了“妖魔鬼怪、群魔亂舞”的惡夢之中,還有好多不曉事理的人都在相互發短信同祝所謂“人鬼情未了”的情人節快樂,真不知從哪里快樂起來,筆者總有幾分“惡咒”之感,不知那些道賀者是何諸心,是何用意,大有如“巫術”盅毒之功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