殯葬常識:清明節小常識。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?!稓v書》道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為清明,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,蓋時當氣清景明,萬物皆顯,因此得名?!鼻迕饕坏?,氣溫升高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。民間有禁火、祭祖掃墓、踏青植樹、吃清明團、清明粿、蕩秋千等風俗。
清明也是中國重要傳統節日,具有緬懷先人,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。因為清明節交通擁擠,有人甚至在三月就進行祭掃活動,即便行動不易,也要克服困難,可見國人對清明的重視。
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,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。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,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。在清明掃墓期間,有些民俗禁忌與風水忌諱要避免,我們一起來了解下。
1. 清明祭祀就是孝順祖先
濟南市殯葬常識:清明節小常識。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。清明祭祀很重要。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眼里,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。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,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,故稱為拜山。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。
2. 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?
清明掃墓,謂之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,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因此我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大都是在清明節掃墓。
3.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?
按照習俗,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,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。
其次是祭祀,這一程序很關鍵,一是寄托哀思,二是與先人相感,因為山有靈而無主,先人有主而無靈,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,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風水。
掃墓時,人們攜帶酒食果品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,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,再將紙錢焚化,為墳墓培上新土、修整墳墓,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,然后叩頭行禮祭拜,有些地方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,讓他人看了,知道此墳尚有后人。